查看原文
其他

毕马威重磅发布《2021年中国股权投资动态》: 回暖和关注创新成为年度主基调

毕马威中国 毕马威KPMG 2023-05-13

请扫描识别上方二维码或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获取报告详情。

股权投资从募资到退出,需要经历比较长的周期,经常被称为有“耐心的资本”,在促进社会资本形成、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动科技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随着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持续推进和北京证券交易所开市等一系列重要措施的实施, 回暖和关注创新成为了创业投资(VC)、私募股权投资(PE)市场的主基调。


毕马威中国今日发布的《2021年中国股权投资动态》报告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和宏观经济持续恢复的背景下,2021年VC/PE市场新成立基金增长显著,投资数量和投资金额实现双增长,大额融资案例在多个行业涌现。该报告是毕马威中国股权投资动态系列期刊的首刊,从募集、投资和退出三个角度对2021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的发展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


2022年一季度以来由于新冠疫情持续传播、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加大、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持续收紧等因素影响,宏观经济的持续复苏面临更大压力,这对股权投资市场也将带来较大挑战。在此背景下,报告对2022年市场发展的主要趋势进行了展望。


募资:市场回暖态势下母基金增长迅速,头部聚集效应明显


2020年下半年随着防疫常态化,市场流动性提升,资本的信心得到修复,募资市场开始回暖。2021年VC/PE市场新成立基金共9,748只,同比增长28%。基金总认缴规模为8,025亿美元,同比增长35%(图1)。


募资市场结构进一步呈现向头部聚集的趋势。1亿美金以下的新成立基金数量占比近90%,但资金总额占比则只有16%,同比下降6%;而50亿美金以上的基金数量占比仅0.2%,但金额占比达20%左右,同比上升11%(图2)。


2021年,新成立的人民币和外币基金均在数量和规模上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其中新成立人民币基金数量达9,659支,同比增幅28%,已恢复并略超过疫情前2018年水平;人民币基金规模为7,497.9亿美元,同比增长34%,已超过18年20个百分点(图3)。新成立外币数量为89支,同比增长43%,为五年最高值;规模为527.3亿美元,同比增长41%,但仅为疫情前2018年募资规模的30%左右(图4)。



从基金类型来看,2021年新成立的基金以成长型、风险型和母基金等三类为主导,从规模来看,分别占比65%、15%和13%(图5)。其中母基金增长尤为迅速,2021年新成立母基金总规模达到1,017亿美元,为2020年规模的两倍以上,创近五年新高(图6)。母基金规模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国家对战略性高精尖行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的扶持,各级政府通过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和大型产业母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更好地支持重点行业和企业,推动中国创新引领发展。



投资:医疗健康、IT及信息化等赛道最受青睐,上海、北京等主要投资目的地占比较高


2021年VC/PE市场投资整体企稳,总投资规模为1,992亿美元,较2020年同比增长10%,虽然与2018年3,184亿美元的总投资额仍有一定差距,但显示后疫情时代投资者的信心已逐渐改善。从投资数量来看,2021年总投资数量为8,773笔(包括未披露金额的项目量),与2020年投资量基本持平,小幅上升2%(图7)。2021年单笔交易规模(中位数)900万美元,同比上升47%(图9),资金进一步向成熟期的项目积聚,显示出投资机构风格趋于谨慎。


从不同轮次的投资数量来看,以种子和天使轮为代表的早期投资以及A轮、战略投资下降趋势明显,同比下降24%-46%不等。同时,B轮、C轮及D轮及以后等中晚期投资交易数量上升明显,同比增长均在10%以上(图8)。


从不同轮次的投资金额来看,除战略投资呈逐年下降趋势外,其余各轮次均有不同程度的同比增长。其中A轮到C轮投资额同比分别增长40%以上,均为五年最高值;D轮及以上同比增长36%,投资额已基本与2018年持平;种子和天使轮投资额同比实现小幅增长,但仍比2018年的峰值回落30%以上(图9)。各轮次的投资数量和金额表明,近年来投资机构更倾向于布局已有一定规模的偏中晚期的创业企业。


从行业来看,2021年投资规模位列前五的分别是医疗健康、IT及信息化、互联网、制造业、金融,分别占比19%、16%、12%、10%和7%(图10)。从近两年被投行业的变化趋势来看,国内创投领域正在经历由商业模式创新向科技创新的重心转变,加大高科技和医疗行业等领域投资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和政策支持方向。但与此同时,科技创新的投资壁垒也更高,周期可能更长,这也要求投资机构对技术及行业趋势有更前瞻和更专业的洞见。


从投资增速来看,VR/AR行业同比增长544%,位列第一。其次生活服务、区块链、建筑建材、人工智能、电信及增值服务、体育、公用事业、互联网和化学工业等行业也都实现了较快增长。这些赛道投资快速增长,一方面和部分行业基数较低,容易实现同比增速大幅上涨有关,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其良好的发展前景以及政策的支持。在去年房地产调控收紧和教培行业 “双减”政策的影响下,这两个行业的投资趋冷,同比下降93%和76%。


从地区分布来看,上海市在投资规模和数量上均领先全国。2021年上海市投资规模和数量分别为397亿美元和1,534笔;北京市规模和数量分别为333亿美元和1,503笔,位居第二。广东、江苏、浙江分列第三至第五位(图12)。前五个省和直辖市投资总额的全国占比达87%,地域集中度较高。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投资市场上受到资本的青睐。2021年共有28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获得不同轮次的投资。从行业分布来看,半导体芯片(49家)、高端制造(29家)、医疗器械(15家)等细分行业最受投资者青睐。总投资规模超1亿美元的小巨人企业共11家。

退出:IPO已成为最主要的退出方式,VC/PE机构的渗透率创五年新高


IPO已成为PE/VC机构实现退出的主要方式。通过IPO实现退出的交易数量由2020年的2,540例增至2021年的2,756例,增长9%。与此同时, 2021年机构通过并购实现退出的数量较2020年大幅降低,降幅达44%(图13)。


2021年,中国企业在A股,港股及海外市场IPO数量达656例,其中414家上市公司有VC/PE机构背景,IPO PE/VC机构渗透率达63%,处于五年峰值。


文化传媒、金融、企业服务、生活服务、医疗健康成为PE/VC IPO退出回报率最高的赛道,回报率在5倍到30倍间不等。

2022年趋势展望:行业持续复苏面临一定挑战,投资回归价值逻辑


受新冠疫情持续传播、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加大、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收紧等因素影响,2022年宏观经济的持续复苏面临更大压力,这对股权投资市场也将带来较大挑战。与此同时,以下几大趋势值得关注:

股权投资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回归价值逻辑, “专精特新”型项目受到更多关注。过去几年全球股权投资平均交易规模呈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中后期投资占比增加以及市场整体估值的攀升。但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推进,市场不再盲目为高估值买单,这也推动投资机构更加理性,未来股权投资可能更多关注早期投资、提前布局、深耕行业。

政府引导基金和产业基金加速发展,成为股权投资市场的重要参与者。随着近年来科创浪潮的兴起,政府引导和产业基金进入了高速发展期。设立政府引导基金的目的主要是充分运用市场化融资机制,发挥杠杆效应,吸引和带动更多的社会资金,加速区域经济发展和优化产业布局。目前来看,越来越多地方通过政府引导基金,吸引PE/VC联动,拉动经济升级。

投资机构向聚焦垂直专业化和扩大管理规模构建生态两个方向发展。股权投资机构向做精、做大两大方向发展。一方面,细分垂直类投资机构聚焦专业化,深耕于某一特定行业的垂直细分领域,带来较高的内部收益率。另一方面,头部投资机构在募集资金、争取专业人才、拿到优质项目方面具有较强的话语权,从而获得更高的溢价能力,在覆盖多赛道的同时可以向做大资管规模和构建生态的方向发展。

股权投资份额二级交易市场发展加快,退出渠道进一步畅通。2021年11月,继北京之后,上海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也获证监会批复。推动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股权份额转让试点,为私募基金提供交易平台,一方面将有利于增加资金流动性,缩短投资周期,促进私募股权基金市场繁荣,另一方面有利于创业公司获得更多资金支持,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间资源的良性循环。

投后管理逐渐成为PE/VC机构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投资方向、募资结构、退出渠道等变化,PE/VC投资阶段由中后期、成熟期逐步向早中期成长型企业延伸,投后管理逐渐成为PE/VC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投资机构而言,以前“快速投资+资本市场套利”的粗放模式已逐步退出,“商业评估+投后增值”的理性投资方式已逐渐成为市场共识。


联系我们


张楚东

金融业主管合伙人

毕马威中国

tony.cheung@kpmg.com

陈俭德

通信、媒体及科技行业主管合伙人

毕马威中国

daniel.chan@kpmg.com

吴福昌

私募股权行业联席主管合伙人

毕马威中国

louis.ng@kpmg.com

卢鹍鹏

通信、媒体及科技行业

审计主管合伙人

毕马威中国

allen.lu@kpmg.com

黄晓悦

私募股权行业联席主管合伙人

毕马威中国

priscilla.huang@kpmg.com

史韡

风险投资主管合伙人

毕马威中国

zoe.shi@kpmg.com

房锡伟

交易咨询及企业并购税务服务合伙人

毕马威中国

milano.fang@kpmg.com

郭成专

中国资本市场合伙人

毕马威中国

william.guo@kpmg.com

康勇

首席经济学家

毕马威中国

k.kang@kpmg.com




行业洞察系列

Insights

及时追踪市场变动,解读社会热点背后的行业脉络,毕马威全新推出“行业洞察系列”,汇聚各领域专家,旨在以多种形式呈现毕马威独家洞察,为市场各方参与、理解、改变、引领行业打开新视野。

洞察可以为每个企业带来新的机遇。

当行动为洞察所驱动时,就会产生巨大的成果。


★   点击进入毕马威行业智汇  

获取更多资讯   



本文内容仅供一般参考用,并非针对任何个人或团体的个别或特定情况而提供。虽然我们已致力提供准确和及时的资料,但我们不能保证这些资料在阁下收取时或日后仍然准确。任何人士不应在没有详细考虑相关的情况及获取适当的专业意见下依据所载内容行事。本文所有提供的内容均不应被视为正式的审计、会计或法律建议。©2022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毕马威国际”)相关联。毕马威国际不提供任何客户服务。各成员所均为各自独立的法律主体,其对自身描述亦是如此。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 (中国) 有限公司 —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 香港合伙制事务所。版权所有,不得转载。毕马威的名称和标识均属于毕马威国际的商标或注册商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